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医防融合 重庆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医防融合 重庆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时间:2021-10-30 15:17:14

相关推荐

肿瘤医院专家团队在区县医疗机构交流指导

6月30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合川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合川区肿瘤医院,逐步打造渝西片区肿瘤防治中心。

一年过去了,依托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合川区肿瘤医院,一方面通过当地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肿瘤医院派驻干部参与医院管理、专家定点帮扶引领学科发展、实现资源业务平台互通等方式,成功开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等23项新技术,各项业务指标增长迅速,管理体系更加精细化,快速实现了转型和发展。

合川区肿瘤医院的建设是重庆市基层肿瘤防治提升的缩影。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重庆市肿瘤防治工作,不断深化“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搭建肿瘤防治网,健全肿瘤防治链,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创新性地提出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理念,包括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医院与医院、医院内部等四个层面建设,四个体系建设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融合。

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强调外部的效应,属于机制建设的范畴;医院与医院、医院内部强调内部的效应,属于服务体系的范畴。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院地合作模式,最终实现文化、管理、人才、学科等全方位的同质化管理,逐步提升基层肿瘤防治水平。

政府与医院

做好顶层设计,打造院地合作模式

毋庸置疑,癌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一方面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另一方面因为癌症患者就诊时临床期 特别晚,肿瘤治疗规范程度低,以及中西方国家癌症谱的差异等因素,治愈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五年生存率仅为40%。

要想根本、长效、可持续地提升基层肿瘤防治水平,顶层设计必不可少。为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积极构建重庆市肿瘤防治体系,推动重庆市10个部门联合制定《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癌症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落实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确定了癌症防治行动的总体目标及可量化工作目标,制定八项主要行动;建立癌症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督导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制度保障,合作跟上。肿瘤医院联合地方政府打造院地合作模式,打通业务资源平台,共建区县肿瘤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打造区域性肿瘤防治中心。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肿瘤医院提供专家团队、管理体系和技术资源,被帮扶医院着力改善医疗条件,配套提供设施设备,共同解决发展难题。

目前,肿瘤医院已经与合川区人民政府、梁平区人民政府、云阳县人民政府、丰都县人民政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等陆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开展业务合作,全面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打通业务资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医院文化、管理、人才、学科全方位同质化建设。

社会与医院

重视社会支持,精准实施社会服务

肿瘤防治,尤其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社会的支持影响巨大,能够起到直接和间接的舒缓作用。从肿瘤防治体系建设来看,社会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实施公益项目。肿瘤医院牵头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7年完成28.78万人次问卷调查,对高危人群进行临床筛查、健康宣教和定期随访,直接精准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推广癌症筛查适宜技术,建立重庆特色筛查模式,不断提升区县医疗机构肿瘤防治能力。

打造品牌公益活动。肿瘤医院联合体育、文化、艺术等社会组织共同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癌症日、重庆希望马拉松等公益活动,普及防癌知识,提升防癌意识,呼吁更多社会群体关注肿瘤防治工作,关爱肿瘤患者。

建立社会媒体宣传体系。肿瘤医院广泛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合作,围绕热点问题主动发声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做好健康传播工作,开展摄影、微电影、歌曲等创作,增强传播效果,让更多民众了解支持肿瘤防治工作。

构建“医院—社会”志愿服务双循环。肿瘤医院鼓励医院志愿者利用自身专业技术走进基层开展社会服务,探索社会化路径,让医疗服务接地气。招募社会志愿者进入医院服务癌症患者,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形成“医院—社会”志愿服务双循环格局。

医院与医院

全方位帮扶,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

结合肿瘤医院职责职能,跨区域组建肿瘤专科联盟,建立“市级一区域级一区县级”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即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龙头,发挥其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管作用,积极探索5个二级医院转型为肿瘤专科医院,在15个以上区县推进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加强区县肿瘤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持,到预约转诊、远程放疗等平台搭建,再到医院同质化管理、规范肿瘤诊疗理念。

目前,已建成涵盖11个二级肿瘤医院、25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56家医疗协作医院,累计92个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形成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格局。

整个网络体系涵盖重庆万州、巫山,四川广安、达州,贵州遵义、铜仁,湖北利川,云南绿春等地。通过不断建设,巫山、遵义等14个二级医院先后成立肿瘤科,石柱等12家区县医院开展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垫江、铜梁等25家医院建立肿瘤多学科团队,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的肿瘤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目标。

医院内部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肿瘤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构建“业务技术、经济运营”两大管理体系,狠抓“1138基础医疗质量、1110领军人才培养、1515肿瘤防治网络”三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文化、管理、人才、学科”四大核心竞争力。

强化肿瘤专科服务能力。肿瘤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形成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16个联合诊疗小组,基本实现区域内高发肿瘤多学科诊疗全覆盖;实施主要癌症临床路径,开展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在内的64个临床路径病种。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成立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和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形成肿瘤外科治疗、肿瘤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姑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诊疗体系。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形成“1+555+N”学科发展模式,创建特色护理品牌,开展住院患者疼痛、心理、静脉等评估与干预,结合各专科特点,开展喉癌术后重建发音训练技术、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技术等肿瘤专科特色护理技术。建立肿瘤护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开展病例讨论,制订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大力发展医疗新技术。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等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等多项重庆市二类技术,开展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中医康复医疗技术等,更好地服务患者。

搭建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平台。实施学科分层分类发展,持续优化学科布局结构,逐步形成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建成精准诊断平台、精准手术平台、精准放疗平台、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临床研究平台,构建起集肿瘤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为一体的开放共享科研平台,新增“乳腺癌智能诊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肿瘤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开展肿瘤防治科普宣传。肿瘤医院不断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重庆特色的“1+5+N”健康科普体系,全方位打造胖熊科普品牌,构筑医患共享的大科普链条。近5年走进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健康课堂、义诊咨询和科普直播450余场,受益群众超2000万人次。

打铁必须自身硬。决定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医疗水平、人才平台、科研教学、社会责任等缺一不可,只有怀揣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的心态,“以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不断朝着目标前进,才能更精准地服务于基层,更全面地织密肿瘤防控网络,更牢固地打造肿瘤防治共同体。

如果觉得《医防融合 重庆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