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①|开阳县龙广村:打破城乡壁垒 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①|开阳县龙广村:打破城乡壁垒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03 21:47:43

相关推荐

| 编 者 按 |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乡村旅游助推大扶贫重大战略任务,把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融合、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助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闻”客户端全域旅游频道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特别策划推出“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专题,展示旅游扶贫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山清水秀的龙广村

开阳县龙广村:

打破城乡壁垒 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打破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而城乡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开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牢牢牵住“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这个牛鼻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建成公平共享富美新开阳为目标,引入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三改一留”开发模式,用“622”运营模式打造“民宿经济”,构建了“政府+村集体+城市投资方+农户+平台公司”利益共同体,打破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实现了五方共赢,生动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之路。

当地村民成为水东乡舍民宿的工作人员。

“三权分置”活化农村闲置要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资源闲置日趋增多,特别是农宅资产闲置、农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层见迭出。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源,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宅基地制度改革具有“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效应。但宅基地制度改革仍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中的“短板”,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心剂。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性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动能,开阳县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坚持维护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固化宅基地资格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从宅基地的取得置换、明晰产权、抵押担保、入市流转、有偿使用等方面着手,拆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藩篱,健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减少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

龙广村“水东乡舍”通过将农户闲置房屋使用权进行依法流转,吸引城市投资以乡舍改造资金入股“星级民宿”享受的经营使用权,平台公司负责对民宿进行统一打造、APP 开发及经营管理,推动星级民宿新业态发展,促进城市资金、项目、人才有序进入农村,进而激活闲置农地、闲置劳动力,实现宅基地的保值增值,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村有资源、缺要素的现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平寨组水东乡舍民宿工作人员正在去民宿打扫卫生的路上。

“三改一留”创新项目开发模式

采取政府与市场全面配合孵化的方式,引进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龙广村“水东乡舍”项目建设的经营主体,采用“三改一留”开发模式(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将农户自有闲置民房入股公司进行统一打造经营,充分挖掘闲置资源潜在利用价值,把农村闲置民房变成了“星级民宿”,盘活了农民闲置民房,增加了群众收入。

秉承“一栋房、一亩地、一种生活”理念,结合水东文化、民族特色及自然景观,参照三星、四星、五星标准对房屋主题风格、客房艺术进行室内外改造,打造出赏景度假型、乡野田园型、文化体验型等不同风格“星级民宿”。按照“五园一地”(果园、菜园、茶园、药草园、花园、体验地)的建设规划,将自留地打造为农耕体验地,让投资人通过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享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项目计划在开阳打造1000户5000余间民宿。

与湖北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贵州水东乡舍有限公司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与技术咨询,并合作研发了“乡舍人家”APP,分投资方、农户方和企业方“三方”平台对“民宿”经营进行云端管理。同时,借助贵州饭店河湾庄园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经验,对以房屋、土地入股的农民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意识和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合格后上岗可成为水东乡舍服务员,服务员工资统一由平台企业发放,预计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达 30000 元。

水东乡舍陶艺小院。

“622”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依托“十里画廊”的自然优势及“水东乡舍”项目发展优势,以乡情乡愁为纽 带,吸引一批有专业、有技术、有特长“投资人”。通过“安居乐业”实现城市资金方由短期旅游变为长期下乡,由传统“过客”变成“主人”,重拾农村归属感。同时,创新金融资金扶持方式,与开阳富民村镇银行项目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银行为“水东乡舍”推出“乡舍贷”授信1亿元。

项目收益后按照“622”(经营收益投资人占 60%,农户占 20%,平台公司占 20%)模式明晰分利秩序,将投资人、农户、平台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项目开发命运共同体。“三方”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把红利牢牢“抓”在手上。据估算,龙广村水东乡舍投产后,农户年均收入可达1.6万元 , 城市资金方年均收入达 4.8 万元。

龙广村“水东乡舍”牢牢牵住了“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这个牛鼻子,通 过 “三变”改革打造“民宿经济”,抓住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动能,打破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之路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 专家点评 -

开阳县龙广村“水东乡舍”打造“民宿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引入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三权分置”激活农村闲置要素、“三改一留”创新项目开发模式、“622”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破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壁垒,实现了五方共赢。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地农村实际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路子,不仅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乡村旅游都具有创新意义和借鉴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清整理

编辑 陈景雄

编审 张齐

如果觉得《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①|开阳县龙广村:打破城乡壁垒 助力乡村振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