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新教育 朱永新 朱永新 新教育学校

新教育 朱永新 朱永新 新教育学校

时间:2022-09-15 07:59:35

相关推荐

来这里,认识世界!

新教育实验[朱永新发起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 - 头条百科

#走读新教育#今天的杭州日报第三版发表了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的文章《捐赠3000万奖金, 守望新教育》。全文如下:

“中国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被世界看见了!中国教育一线的行动经验,被国际教育专家认可了!”

近日,一丹奖颁奖典礼与峰会在中国香港举行。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实践家朱永新教授,荣获“教育发展奖”,奖金3000万元港币。朱永新是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导,得知获奖消息时,高兴地说了前面那段话。

一丹奖由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一丹于创办,其愿景是为教育改革者创造良好环境,以教育创造更美好世界、提升人类福祉。一丹奖在全球评奖,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教育单项奖,3000万港币中,一半为直接的个人奖金,另一半为支持教育研究的项目资金。

一丹奖分为两项,另一项“教育研究奖”今年得奖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荣休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作为“教育发展奖”获得者,朱永新决定悉数捐出这份丰厚的奖金,建立一个“新教师”专项基金,推进教师成长计划。

朱永新教授因“新教育实验”而获奖。他在2000年发起“新教育实验”,探索素质教育发展路径,20多年来,已惠及中国8300多所实验学校,为50多万名教师和800多万名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提高,实现个人成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更爱阅读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同样,作为教育家,“仅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朱永新投身于教育实践,“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从一个学者过渡到一个行动者。2002年9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

“新教育实验”最早提出了“五大理念”: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实践了“五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由此,“努力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朱永新“无限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他一直认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被赋予了成功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到最优秀、最卓越——这就是古人经常说的“人皆可成尧舜”。

追求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教育,从其最广义讲,是人的改变。”“新教育实验”就是“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要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在当今应试教育“纵横天下”的境况下,殊为可贵。

有人这样评价朱永新的“新教育”:“很多人在争相指责今天的教育,而永新却在示范明天的教育;很多人提供的是设想和理念,而永新提供的是方案和经验。前者供过于求,后者供不应求。”

“教育,真的可以很幸福。”助力新教师,守望新教育,培育新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推动教育进步,这就是朱永新的教育诗。

全球最大教育奖项“一丹奖”揭晓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惠及800万名师生

一丹奖颁奖礼将于今年底在香港举办

和第二届得主,在线学习平台edX创始人阿格瓦尔一样,

他们都是真正的知行合一面向未来新教育的推动者,为千万学生赋能。朱永新2000年发起“新教育实验”,惠及全国8300多所实验学校,80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之中,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新教育实验”通过专业阅读、写作与交往,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有效促进了教师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届得主,阿南特·阿格瓦尔(Anant Agarwal)十年前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支持下,创办了在线教育平台edX。发展至今,edX已经拥有2千多万学生,当年印象最深的是,北大校长周其凤、清华校长陈吉宁迅速拍板,中国最早两家北大清华加入EDX,制作了中国第一批慕课。

有朋友在陶西平生前遗物中找到了我这本前赠送给他的小书《新教育之梦》。

#走读新教育##书香中国#北京中学的余国志博士送来他的新书《守望教育的田野——新教育的理想与行动》。书名,是新教育国际论坛的一个主题,内容是全面介绍中央主流媒体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各种报道,也是出版的《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实验》的后续修订版。新教育汇聚了一大批有教育梦想的教师,点燃了一大批教师的激情,唤醒了一大批教师的理想。新教育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报道新教育实验300余次,地方性报刊报道1000余次。本书精选了其中少量的报道,并且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报道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共分为6章,涵盖了新教育实验的主旨、行动、案例、评价,以及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与自我反思,。这是全面、系统介绍新教育实验的一部厚重的读本,这本书不仅仅是新教育近来社会评价内容的简单梳理和陈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读者朋友,全面了解新教育实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也是新教育人回眸的一面镜子。

全书目录如下:

前言 新教育实验:教育世界里的理想国— 001

第一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实现新教育理想之梦 — 003

新教育孕育的历史时机:昨日和明日 — 009

让师生拥有智慧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 — 014

新希望工程: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 — 024

聚焦新教育实验:把分数教育变成心灵的教育 — 033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 037

第二章 低手亦可摘星辰——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教育随笔让老师看学生的表情变了 — 047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 053

解析新教育理想课堂三境界 — 062

完美的教室 靠完美课程实现 — 066

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

——区域推进“完美教室”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 068

第三章 我以我手写我心——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创造完美教室 — 073

点燃教师以教育家情怀育人的圣火 — 080

于洁:坚守24年,为的是让学生幸福

——记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 — 084

做织网的“夏洛” — 089

“中国雷夫”常丽华 — 100

第四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熬出一锅鲜美的“石头汤”

激活众学校创新无限

——一位学者的梦想剧场激活众学校创新无限 — 107

新教育实验给师生带来了什么 — 111

新教育的“庆阳实践” — 115

新教育“试验田”里树起“千灯标杆” — 119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

——山东省诸城市推进新教育实验行动纪实 — 123

乡村新教育的随县样本

——新教育随县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 128

被“夏洛”们改变的世界

——焦作新教育实验7年再扫描 — 134

让羌乡孩子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北川深化教育改革综述 — 139

第五章 风景怡人独向好——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新教育,打造麦田里的守望者 — 145

走出中国教育自己的路 — 152

行动的和理想主义的

——一个家长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 — 157

新教育实验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 163

为基层教育实验点赞 — 166

新教育实验:像农夫一样守望教育的田野 — 171

突破关键因子,闪耀素质教育之光

——我眼中的新教育实验 — 177

第六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新教育永远在路上

新教育实验能走多远 — 183

一场理想和现实的争辩

——苏州“新教育现象”之三 — 190

新教育实验能否走得更远 — 194

新教育实验再出发 — 200

新教育实验 — 207

一场教育实验生发的故事与思考 — 215

回到教育最初的起点

——专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 — 224

后记 — 231

理想教育的畅想曲——读朱永新《未来学校》

今天的《人民政协报》(10月10日第12版)发表了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汤素兰的这篇书评。全文如下:

朱永新先生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了教育。未来的学校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学习中心”。这本书从学习中心长什么样、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样评价学得好不好、父母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干什么这八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学校的蓝图。

这是一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为依据,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逻辑起点,以“成人”——成为“人”为教育目标的教育学专著,更是关于理想教育与教育理想的畅想曲。

但正如书中所言,“未来学校”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首先,朱永新先生是一个执着于教育理想并踏实践行理想教育的教育家、行动者。他于2000年发起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42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深刻改变了500万师生。未来学校的构想,是以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经验为基础的延展。在20余年的新教育实验中,对现行教育中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师生关系、家长角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新教育课程体系,是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求真的智识课程、求善的德育课程、求美的艺术课程为主干,以特色课程为枝叶进行建构的。而这些,恰恰是未来学习中心特别关心和强化的内容,即未来学习中心学什么、为什么学。

其次,世界各国成功的教育创新实践和互联网时代技术带来的人与环境的改变,已经预示了未来教育的方向。新媒体的融合、互联、参与,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割据”状态,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全都融合,拥有一台联网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就拥有了全世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资源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背后,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传统意义上人与人的交往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结合便构成了“场所”的概念,传统学校其实就是场所。信息时代将以上三大要素全都消解了,人们的交往没有时间要求,没有地点限制,甚至根本不需要人的在场。互联网也颠覆了传统受众的被动接受,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这种广泛的参与性,使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信息的上传表达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经验,炫酷自己的技能。从学习与教育的角度来说,任何人都可以是学生,任何人也都可以是老师。这一切正好是未来学校成为现实的社会基础与技术支撑。

从阅读者的角度,这是一本纵观古今、连接中外的书。书中的信息量巨大,包含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古今中外杰出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以及当代科技前沿的教育资讯。朱永新先生经过过滤,将其中的精华传达给我们,开阔我们的眼界,给我们带来教育的思考,并启迪我们自己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让自己不断成长。

朱永新先生对于未来学校的构想,是从新教育实验出发,走向让人成“人”的理想实现的旅程。新教育是以让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的,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教育,还局限在教育过程、学校场域、师生之间。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丰沛情感和独特创造力的人。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教育的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化定制的课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并且让学生永葆童年时代的好奇心,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让一个人真正成“人”,要求这个人既是独特的个体,又是大写的人,他们是能感受生命的幸福,并创造幸福生活的真人、全人。这是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是理想的人的成长。而真正理想的人是能与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的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万物的灵长”。

《未来学校》是一本通俗而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教育抒情诗。阅读这本书,能感受到朱永新先生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对未来理想教育的热切期盼。未来学校是我们向往的学校,也是我们要创造和正在创造的地方。为了未来学校的到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当下的教育,并且为改善当下的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大庆头条# #我要上 头条# 黑龙江大庆,读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编《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感受经典,感受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

《做了父亲》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11月。叶圣陶先生说,父母担负教育的责任,大概走两条路:“一是尽许多不必要的心,结果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一是给了个‘无所有,本应在儿女的生活中给充实些什么,可是并没有把该给充实的付与儿女。”许多父母走的都是后一条路,看似做了父母该做的,其实却没有做到。父母真正能帮助儿女的就是把立身处世的道理教给他们,让他们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不同的环境都能很好的应付自如。

#我要上 头条# #大庆头条# 读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编《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感受经典,感受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

《“双双的脚步”》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3月。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不应只关注未来,还应关注当下。他说:“将来的固然重要,因为有跨到那里的一天;但是现在的至少与将来的同样地重要,因为已经立足在这里了。”本与末固然重要,如果不重视现在正在做的,就犹如吃甘蔗只吃根部和末梢,却把最好最甜的中间一段丢弃不吃,得不偿失。“过日子要当心现在,吃甘蔗不要丢了中段,这固然并非胜义,但至少是正当而合理的生活态度。”正如朱佩弦诗中所言:“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8月,何素芳约你共读《未来学校》

朱永新按:偶然在网上看到浙江台州何素芳老师的共读方案。每年暑期,许多地区和学校都开展了教师共读活动,书香校园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看到《未来学校》《致教师》《我的教育理想》《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新家庭教育论纲》成为许多学校的共读书目,心里也非常开心。

阅读大咖

READER

何素芳,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台州市名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区教研室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区何素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学校“永宁江·悦”啃读经典教师成长坊坊主。

何素芳一直走在“以能力发展为取向”的阅读教学路上。近年来,多次带领学校老师、工作室团队在省、市、区作相关公开课(讲座);倡导师生爱读书、会读书,坚信阅读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生存的一种需要,更是生命中的一种状态。

推荐书籍

THE BOOK

书名:《未来学校》

作者:朱永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版次:6月第1版

建议阅读时间:两周左右读完

作者简介

ABOUT WRITER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中国教育30⼈论坛和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

他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基⾦项目并多次获奖;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国内发表教育论⽂600余篇;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阅读观》《致教师》等40余种著作,其中《朱永新教育作品》等20余种专著被译为英、日、韩、法、蒙、俄、阿拉伯、哈萨克语等15个语种,是中国当代教育家的个⼈教育理论著作输往海外第⼀⼈。

朱永新老师⼀直是⼀个⾏动的理想主义者。他于2000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种幸福完整的教育⽣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4200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着新教育理念与⾏动,深刻改变了近500万师⽣,正在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著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问世后反响很大,尤其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喜爱。在中国教育报社评选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他的书就位列前10名;由百道网发布的《最值得教师读的200本书——教师节特别推荐》,这一书更是排在了第二位,可见这本书对教师的影响力。

推荐理由

THE REASONS

《未来学校》是教育家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这本书共9个章节,围绕一个贯穿全书的概念——“学习中心”,系统整理了以下八个问题: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价?”“父母应该做什么?”“政府需要干什么?”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朱永新结合了中外大量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教师角色到评价体系,对未来的教育模式作出了详细构想的预判,为教育者梳理出一条通往未来教育的清晰行动路径。

他提出,在未来教育中,谁想学谁就是学生,面向所有人开放;少年儿童可以在父母陪伴下学习;鼓励老年人学习;不同社区和城市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学习,从而实现有教无类和混龄学习的教育状态。

他提出,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参与者,陪伴学生成长;教师成为自由职业者,任何学有所长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人工智能参与教学,实现能者为师的教育理念。

他提出,学习内容个人化,自己决定学习的主要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墙”,强调学科融合;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强制性学习内容,满足学生们从自身爱好出发,自我学习的诉求。

在未来教育中,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重视学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互联网指导学生;多样化教育(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取消统一难度,取消统一进度;泛在学习(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和时间用任何方式学习);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起点、方法和策略);利用虚拟现实实现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系统的思考方式);合作探究式学习(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精准学习,学习游戏化等。

总之,这本书能让人透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学习观。

导读单

GUIDANCE

QUESTIONS

# 我想邀请你探讨以下问题#

“未来学习中心”的理想和宗旨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今,一场疫情吹响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冲锋号,很多构想瞬间就变成了现实。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哪些构想已纷纷变成了现实?

未来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向哪里,孩子的未来就在哪里。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的体会与建议。

未来总要来,不请它自来;未来正在来,现在有未来;美好的未来,行动做起来!作为教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剁手书单

READING

Vol.1

《我的教育理想》

作者: 朱永新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12月

#走读新教育# 新教育年度智慧校长名单及事迹

如果觉得《新教育 朱永新 朱永新 新教育学校》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