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东平龙山驾校科目二场地 东平龙山驾照

东平龙山驾校科目二场地 东平龙山驾照

时间:2019-05-14 07:11:53

相关推荐

济南城的发展简史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到济南东郊王舍人人民公社视察时,问身边的陪同人员:你们知道老济南在哪吗?没人能答得上来,毛主席说:“老济南在东平陵城。”济南老辈人有句话高度概括了济南的沧桑变化:先有平陵城,再有历城县,后有济南府。

第一篇 远古篇

《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内居;陶河滨容,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历山,就是今天的千佛山。由此可以推断,舜曾在远古的济南生活过。

在济南市,“舜”文化源远流长且发扬光大,其灵魂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在今天的济南名录上,宾馆、街道、小区以“舜”为字号的很多,如:舜耕山庄,舜耕中学,舜玉路,舜耕路,舜承苑小区等等,“舜”与“顺“谐音,寓意一帆风顺的美好愿望。

第二篇 东平陵城

东平陵城是两汉和三国西晋时的城邑,是济南国的都城和济南郡的治所(政府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驻地北600米处。

1928年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

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是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陶器制作普遍采用快轮,造型规整,器壁薄而均匀,技术精良,特别是漆黑光亮、薄如蛋壳的泥质黑陶更独具特色。

现在,龙山黑陶做工更加细腻,涌现出很多精品。

(第三篇:历城县,继续努力)

寻济南茅氏宗亲,父辈那个特殊时期分东离西,本人自2002年后来济,去过按察司街寻找过,那时候只见到老院落,住的已不是茅家人,问了下里面的住家说是茅家一位老太太早些年也搬走了。

自小没有见过同姓的,只知道济南这里是根源,全国茅姓分布江浙 福建,就是山东了,可山东济南这边已经续不上字辈了,能了解到的极少。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欲借头条平台了解关于济南茅家更多信息,不图别的只要能多了解一些足以。

朋友们有了解的可以联系我

------------------------------------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信息:

清代,济南盐商多为山西人,重要的有关、茅、范、尚四大家,每家持有引额数万道,包销几个县份。

乾隆年间是济南盐商的鼎盛时期,盐商群体富可敌国,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路过山东,济南盐商都有巨额报效。济南大盐商茅祚宏曾奉诏进京参加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的千叟宴。

清末民初,随着几大盐商家族子孙分立,以及盐引买卖、盐引租赁现象的出现,业商和租商越来越多,许多官吏也插足其中。曾任劝业道的肖诏庭,有盐引8000道。盐商人数增多,每人持有的盐引数量减少。时历城引额9999道,其中尚家3000多道,王家2000多道,关家1000多道,范茅两家各数百道,其余小盐商户仅有几十道。遂有“引碎商散”之说。

由于一县数商,行销庄集采取抓阄的方法分配,每五年举行一次。抓阄仪式由盐运使主持,各盐商参加。届时,在运署的堂案上置有两个瓶罐,一个装有商名和额引数的阄,一个放庄集名和额引数的阄,由盐运使先后从两瓶内各取一阄,一唱商名和额引数,一唱庄集名和额引数,如果商名额引多于庄集额引,则继续从装庄集额引的瓶内取阄补充。反之,则从装商名额引的瓶内取阄补充。因抓阄分庄集是由南杂行房办理,故在盐商中有“金招房,银库房,不如南杂行的一晚上”之说。

20世纪代,成立了历城盐公店,在城关及各大庄集都设立了子店,子店逢集流动下庄售盐,叫做跨集。盐店伙计每月工资2元钱,可吃“包余”,规定每包盐可吃“包余”30斤。

历城盐公店在南关、终宫、龙山、小庄、党家庄、西关、钓鱼台、焦家集、青宁寺、任家岸、董家、潘庄、老僧口、河套、西营、柳埠、东门、堰头、遥墙、段店、广裕门、王舍人庄、垛寨、苏家码头、唐王道口、商埠,共设置子盐店26处。盐店的分布,以历城与章丘交界处的6处为最多。

关家盐商,人们又称泺口盐商,家族世代经营盐业,到关呈麟这一代,盐务经营已覆盖泺口、历城及济南城里鞭指巷一带。咸丰年间,关呈麟因带头出资组织民众修筑黄河民埝,而名载史册。关友声是关呈麟之子。19,关友声建嘤园,故号嘤园主人,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老建筑泰运昌辰,既是嘤园的一部分。关友声的名气和影响不在于他身为家境殷实、富甲一方的盐商世家,而在于他在艺术界的深刻造诣。1928年,关友声就读于山东大学国学系,精通文学、书画、戏曲、音乐,尤其擅长山水国画和书法艺术。在近代济南画坛有关、黑、弭、岳四大家之说。

茅家盐商,在济南按察司街和东西仓巷一带设盐店多家。茅氏族人茅受庭,曾任山东东纲公所助理,宁阳县业商兼行商,深通盐业经营之道,博学多才,曾就读于苏州章太炎所办的古典文学讲习班。茅东明,东平县和陵县的业商兼行商,销盐几十载无差错。茅少泉,盐商业务范围广大,运销区域包括历城、东平、东阿等县。在军阀张宗昌督鲁期间,帮助济南盐商解决了许多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东济南茅氏字辈:“敬镇海……” 福建东海茅氏字辈:“泰元天道会礼乐盛家声立得宗先哲培才毓俊英志学方邦远文章佐国桢继武绵祖泽增华弈世荣”。 江苏南通茅氏字辈:“大盛家生于万斯年受天之佑长发吉祥”。 茅氏一支字辈:“炳荣仕晋树桂嘉世芝”。

…………………………………………………………

我父辈在东西双龙街住过,祖辈在按察司街,爷爷是镇字辈。一张留给我们的复原证书是写的民国三十二年退休到地方转业,对应是1943年,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签名盖章

北方都江堰__汶上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位于汶上县南旺镇的分水枢纽工程,为明朝引汶济运的“水脊”,由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水利专家白英建议而建造的,至今已有590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黄河在河南原武县决口,漫过东平湖,造成运河大部淤塞,当时济宁至临清段船不能通行。明成祖即位后,抓紧营建北京,其一切供应全部仰仗东南,决心恢复元朝运河。明永乐九年(公元14),济宁州同知(相当副知府、为正五品官)潘叔正上书朝廷,说旧会通河四百五十多里(指微山鲁桥到临清段),至淤塞者有三分之一,竣而通之,非唯山东之民转输之劳,其国家无穷之利。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工部尚书宋礼、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同知周长疏浚会通河。宋礼征调济南、兖州、青州等地民工十六万余人,自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全面疏浚,河深一丈三尺,宽三丈二尺。其中汶上袁家口至寿张沙湾一段,废弃元代旧河,东移二十里另开新河,南北两端接旧河。宋礼重开会通河后,河道水源不足,宋礼虑有杀头之罪,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乃“布衣微服,至汶上城东北,访白英与彩山之阴。”白英(1363—14),居城东北彩山后的白家店村,以耕稼为业,自幼聪明好学,博古通今,精通地理水势。史书称他“博学有守,不求闻达”。当时大运河淤塞后,每逢汛期,运河两岸一片汪洋,水潮退后,断壁残墙,田野荒芜,秋风凄凉,哀鸿遍野,民众苦不堪言。白英每念及此,常嗟叹不已,立志要为解决水患而贡献力量。宋礼私访时,白英见其态度虔诚,便根据自己十多年时间观察的汶上、东平、宁阳、兖州、泰安等20个县州的地形水势,提出了“借水行舟、引汶济运、挖堵泉、修水柜”的建议,宋礼欣然采纳,并邀请白英共建这一工程。当时白英已年逾半百,但精力充沛。他废寝忘食,不辞劳苦,亲自规划指挥工程施工。他在大汶河上选取了南岸直依松山之麓,北五里与龙山对峙的戴村坝,遏汶河入海之路,又在坝的上游南岸,开挖了小汶河,直达运河的“水脊”汶上县南旺处。在汶河与汶河交汇处的丁字口,筑砌了一道近300米的石护岸,还在河底部设了一个像鱼脊形状的“石拨”,由“石拨”冲击下来的汶水分流南北。改变“石拨”的形状、方向和位置即可调整南北分流比例。此举主要意图是使水按需要量南北分流。又南到沽头,北至临清,改建38座闸坝,利用“分水脊背”的偏差度和石护岸、水闸等工程设施来缓解急流冲击和调控水量,民间所传的“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便是当时分流的比例。可见当时分流的比例是基本正确的。以后又在南旺南北建了闸,使南北分流更加完善。

明朝南旺水利枢纽,实际包括汶河的戴村坝、小汶河、南旺各湖水柜及湖河相连的水渠、闸和斗门等。现分述于下。

1、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刘家所至南城子村之间的大汶河内,初建为土坝,“长五里十三步”,约2883米。

2、小汶河:原属汶河下游的一个岔流,分流口在现在汶上县的四汶集。这条河在后唐以来已逐渐淤塞,宋礼、白英引汶济运时,利用这些废河加以连通并引至南旺,名为小汶河。

3、设置水柜:《明史、河渠志》载:“宋礼、白英议设水柜,乃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在漕河西岸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宋礼在重竣会通河时利用安山洼建成了第一个水柜,后又修建南旺湖、蜀山湖、马踏湖三湖围堤,兴建陡门,变成三个水柜。

4、建小闸,调节水量,便通舟楫。据《明实录》记载:“(永乐九年元月已卯)会通河成,河以汶、泗为源……自济宁至临清置闸十五,闸置宫、立水则以时启用,舟行便之”。并相应建立了管理机构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闸的作用,以时启闭,调节水量,方便舟楫通行。

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万墙粮艘连帆直上,与四百万石皆取通于此。

为纪念“引汶济运”的功臣,明正德年间奏请建宋公祠、白公祠、分水龙王庙于南旺汶运交汇处的运河右岸。这是一组古建筑群。在正对建筑群四个大门的地方修有四处台阶,南来北往的行人可在此下船,步入建筑群。在四处台阶的两则,八个巨石水兽作盘卧伏,栩栩如生。整个建筑群包括龙王庙大殿、牌坊、戏楼、禹王庙、水明楼、宋礼尚书祠、白英大王祠、观音阁、莫公祠、文公祠、蚂蚱庙以及和尚禅室等建筑共十余院落。古建筑群内有塑像、祭文碑、画像、壁锒石碣等文物。清皇帝曾六次南巡,都在南旺分水口留下了诗篇,对宋礼、白英治水功绩倍加赞赏。清康熙十一年,吏部尚书张鹏翮曾题七绝诗一首,颂扬水利专家白英。诗曰:淮识芦中一老翁,尚书有梦访飞熊。若愚大智劳心力,胼胝经营著茂功。

古运河中段的南旺镇,素有运河“水脊”之称,是水利专家白英规划修建的整个“引汶济运”的工程中心所在,在科学价值和工艺水平上,可以与李冰父子兴建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媲美,真可谓神妙绝技,巧夺天工。

如果觉得《东平龙山驾校科目二场地 东平龙山驾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