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医生提醒:消化道肿瘤症状不明显 提高筛查是关键

医生提醒:消化道肿瘤症状不明显 提高筛查是关键

时间:2024-06-27 22:08:07

相关推荐

11月13日,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主会场在广州开幕。

大会主席、中山六院荣誉院长、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名誉组长汪建平教授介绍,今年疾病周沿用“守真,创新,未来”为主题,共设有31个会场,其中1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18个会前会、学习班,涵盖了结直肠外科、胃外科、肛肠外科、食管外科、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态、放射性直肠损伤、消化道疾病标志物等消化道疾病各相关领域。

大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和学者就最新进展作精彩报告,多个学科,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国内外消化道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开展热烈讨论,共同研究探讨消化道领域的前沿热点。

在主会场报告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国新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益红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兰平教授等数百名国内外消化道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轮番上场,其中不乏消化道领域的全国主委、副主委等重量级嘉宾,围绕胃肠肿瘤、肛肠疾病、炎性肠病等疾病进行交流。

会上,活动方还发布了“度中国消化道领域十佳临床研究”评选结果。(见文末)

对话专家:

“不要只寄望于患病时找医生,要提前做好个人身体管理”

“前年国庆节,有一位39岁的女患者因为便血前来就诊,一查已经是胃癌晚期,由于发现的时间比较晚,我坦白告诉她,几乎没有手术的机会。”在“第八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现场,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教授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我们的疾病谱正悄然发生改变,消化道肿瘤持续高发,并呈现年轻化态势,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位列我国癌症发病率前5位,疾病负担沉重。

来自中山六院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院内胃肠镜总量达到5万余次,直肠癌患者近3万人次(含放化疗),胃癌患者3000余人次(含化疗),炎症性肠病患者近6000人次,痔3000余人次、肛瘘(以复杂性肛瘘为主)2000余人次,放射性肠病2000余人次,腹壁疝逾千人次。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结直肠癌手术例数都在4000台以上,五年总生存率高达76.7%,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不少肠癌晚期患者仍然有手术价值,但是胃癌晚期手术价值不一定大,切除胃部后对个体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主任练磊主任医师介绍,“胃是一个很‘吃苦耐劳’的器官,由于胃部的疼痛不容易察觉,不少人选择忍一忍了事,忽视了及时筛查,胃癌的患者常常一被发现就是中晚期。”此外,一些人对于胃镜的筛查存在畏惧情绪,体检时往往选择忽略或是跳过这一步骤,导致错过了及时发现病情的良好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在临床时间久了,特别想跟大众说,不要等得病的时候才寄望于医生,而是要在得病之前就要学会个人身体管理。”任东林提醒,疾病的早诊早治是战胜病魔、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特别是消化道领域肿瘤本身症状不够明显,个人健康管理亟需加强,以做好防控。一方面个体应提高筛查的力度,建议40岁以上人士就应该至少做一次肠镜、胃镜的筛查,及时了解肠胃内部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当身体器官发出信号时,当身体出现疼痛时,这种场合千万别再忍一忍了事,而是要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尽早找到原因做好对症治疗。

专家提醒,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消化道检查已经实现无盲区,筛查手段多样化,有胃镜、肠镜、小肠镜、放大肠镜、仿真肠镜等各种工具涌现,其他影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甚至胃镜也有直径非常小的版本以减轻进入的不适感。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做肠镜的同时可同步切除,高效快捷,“从肠道息肉发展到肿瘤需要跨过经年累月的时间窗,我们完全有时间通过筛查在这个时间窗内阻断癌症的发生。”

“度中国消化道领域十佳临床研究”

(排名不分先后)

1. NEOCRTEC5010研究:术前放化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通讯作者:傅剑华、刘孟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第一作者:杨弘、刘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邓氏筋膜保留与切除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术后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中国PUF-01随机临床试验的中期研究结果

通讯作者:卫洪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第一作者:魏波、郑宗珩、方佳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3. 新辅助放疗与单纯手术治疗不同危险度II/III期中低位直肠癌效果的分层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末位通讯):王自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第一作者(排名第一):邓祥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4.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

通讯作者(末位通讯):肖毅(北京协和医院)

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徐徕(北京协和医院)

5. 替吉奥同步放疗对比单纯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陈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第一作者:季永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6. 早期营养和心理干预联合一线化疗在转移性食管胃癌的3期、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沈琳、唐丽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鲁智豪、方玉、刘畅、张小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7. UGT1A1基因引导下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用于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试验

通讯作者:章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第一作者:朱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 水交换法的提高单气囊小肠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梁树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第一作者:刘少鹏、董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9. 比较N-乙酰半胱氨酸与硫代硫酸钠对卢戈氏碘染色内镜所引起症状的缓解效果:随机双盲试验

通讯作者:刘志国(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第一作者(排名第一):郭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10. EUS-FNA湿压抽吸与干压抽吸用于检测实质占位性病变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通讯作者:程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第一作者(排名第一):王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 简文杨、戴希安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 简文杨、戴希安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如果觉得《医生提醒:消化道肿瘤症状不明显 提高筛查是关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