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病例分享十九脑肿瘤(三)

病例分享十九脑肿瘤(三)

时间:2024-04-26 19:02:52

相关推荐

"病例分享十九:脑肿瘤(三)"是系列医疗案例研究中的第三个关于脑肿瘤的专题内容。该篇分享详细记录了一位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及其后续病情演变与康复情况。通过深入剖析此病例,旨在为医疗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展示在面对此类复杂疾病时,医学实践中的科学决策与先进技术的应用。

11.颅咽管瘤是一种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7%,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儿童鞍区肿瘤的5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分别为5-14岁和50-74岁,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病人发生在5-14岁。颅咽管瘤根据大体病理表现分为囊性、实性和囊实性三类,其中实性最为少见。根据组织学表现可分为成釉细胞型、鳞状乳头状型和过渡细胞型/混合型。成釉细胞型多见于儿童,成人罕见,多为混合鞍内鞍上病灶,常为囊性或囊实性,钙化多发生于该型;鳞状乳头状型多见于成人,且多位于鞍上,常为实性,钙化较少。肿瘤大小不等,可为球形或不规则形。囊性或囊实性者囊壁光整,囊内可呈单房或多房,囊液含胆固醇结晶。因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和生长方向的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同,肿瘤生长压迫邻近器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出现视力异常(视交叉受压)、内分泌异常(下丘脑-垂体受压)或脑积水等。

CT平扫CT值变化较大,含胆固醇成分多则CT值低,含钙质或蛋白成分多则CT值高。多数病例在实体部分囊壁可出现钙化,钙化形态不一,可呈沿囊壁的壳状钙化,实体肿瘤内的点状或不规则形钙化,亦可堆积至较大的团块状钙化。几乎所有儿童患者可见钙化,成人患者钙化出现率约50%。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亦可出现强化。一般无脑水肿,室间孔阻塞出现脑积水。

MRI颅咽管瘤MRI信号多变。囊性或囊实性肿瘤,因蛋白含量的多少,T1WI可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表现为中等或明显高信号,钙化多为低信号。实性肿瘤常为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囊壁亦可强化。

一例男53岁,实性,无钙化,明显强化

12.脊索瘤几乎全部累及中轴骨,50%发生在骶尾部,35%~40%发生在颅底蝶枕骨交界的软骨结合区,其余病例发生在脊柱的其他部位。颅底脊索瘤起源于迷走或残留的胚胎脊索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骨源性肿瘤,生长缓慢,常见于斜坡中、上2/3、鞍区和中颅窝,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1%~0.67%,约占原发恶性肿瘤的3%~4%。脊索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50%发生于55~80岁,高峰年龄在40~6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2:1。按发生位置一般将颅内脊索瘤分为四型:即鞍区型、斜坡-后颅窝型、中颅窝型和鼻咽型。颅底脊索瘤绝大多数肿块都发生在骨内或颅内硬膜外,仅有少数病例肿块发生在颅内硬膜内,甚至完全无骨质破坏。斜坡后颅窝型脊索瘤,可向基底池生长,压迫脑干,向前生长侵犯蝶窦、鞍区,少数可累及后组筛窦,若向后下方生长可导致颈静脉孔和枕大孔受累,并可伴寰椎和其他颈椎的骨侵蚀。鼻咽型脊索瘤表现为鼻咽腔和鼻咽周围间隙的肿块。鞍区型和中颅窝型脊索瘤,向下生长侵犯蝶窦和后组筛窦,向侧方生长达中颅窝,向后方生长达岩骨尖,并可同时伴有这些骨质的侵蚀破坏。CT平扫,肿瘤位于中线,为边界清晰,具有膨胀性的软组织肿块,多为等高低混杂密度,内有散在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见反应性骨硬化,边缘呈分叶状或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脊索瘤是溶骨性骨破坏,在肿瘤内常可见到死骨。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原低密度灶无强化,原等密度或高密度灶强化。

MRIT1WI,斜坡正常黄骨髓的高信号消失,肿瘤呈低或等、高、低混杂信号,T2WI为脑脊液样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由于瘤组织内含有较多的纤维间隔而出现特征性的“蜂窝”状表现。瘤内钙化灶呈条状或点状短T1、短T2低信号区。矢状面,桥脑腹侧呈“指压”状凹陷。普通增强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蜂窝”状强化。动态增强后呈持续缓慢强化。

一例男62岁

13.血管母细胞瘤(HB)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由发育障碍的中胚层血管内皮细胞的残余胚胎组织形成的。其占颅内肿瘤的1.1~2.4%,90%位于小脑半球,其次为脊髓,发生于幕上极少见。本病好发于30~60岁,男女之比约2:1,分为三型:囊结节型、实质型和单纯囊型。

1.囊结节型:最常见,肿瘤囊腔张力较高,边缘光滑,壁结节直径一般小于2cm,为大囊小结节,结节多附着于软脑膜侧。①在T1WI上,囊液为低信号(略高于脑脊液),结节为稍低或等信号;②在T2WI上,囊液为均匀高信号,壁结节信号略低于囊液,常被囊液的高信号所掩盖。③在T2抑水像上,囊液呈低信号,壁结节为高信号;④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强化,囊液、囊壁不强化。

2.实质型:较少见,病灶无包膜,多呈类圆形,较大者边缘可见分叶。①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②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③在T2抑水像上,呈高信号;④在DWI上,为低信号;⑤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3.单纯囊型:极少见,除无明确壁结节之外,在平扫上的其他表现与囊结节型相似,增强扫描部分囊壁轻度强化,囊外侧缘可有异常强化结节,此结节类似于壁结节,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4.肿瘤血管:可位于肿瘤的周边,也可见于囊结节型的壁结节内与实质型肿瘤内,平扫为迂曲的流空血管,增强为异常的强化血管。

5.瘤周水肿:囊结节型及单纯囊型瘤周多为轻度水肿,而实质型瘤周水肿多在中度以上。

一例女51岁

一例,大囊小结节

一例,实性

一例,囊实性

如果觉得《病例分享十九脑肿瘤(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