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聚焦研究型病房助推创新升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聚焦研究型病房助推创新升级

时间:2024-04-23 09:39:08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直致力于推动研究型病房发展为患者提供新科研成果和治疗技术。在实践中医院通过不断融合文章助推创新升级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医院以研究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与科研相合积极引进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并进行多学科合作为每位患者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在研究型病房方面医院拥有支高水平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展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治疗方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将继续聚焦研究型病房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死因。然而,我国肿瘤防治工作仍然存在抗肿瘤原研药少,肿瘤诊疗器械、核心技术多依赖于进口,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诸多瓶颈。因此,对于肿瘤专科医院而言,提升临床研究能力迫在眉睫。

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潘凯枫介绍,医院的前身是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实力和浓厚的科研氛围,这是医院建设研究型病房独有的底蕴。近年来,医院一直致力于抗肿瘤新药研发平台的建设,与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开展合作,使研究型病房成为抗肿瘤诊疗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和医药产品研发的重要场所,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研究型医院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潘凯枫

01

夯实基础

注重融合发展

,北大肿瘤医院成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单位。截至12月底,已经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病区专用型病床的扩建,现有专用病床15张、共用病床113张。

医院注重基础与临床交叉融合发展,在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牵头260多项注册临床试验项目,覆盖胃癌、食管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直肠癌、肺癌等多个瘤种;过去3年共牵头或参与完成上市抗肿瘤新药28项;牵头并参与制定了多项肿瘤诊疗指南和规范,包括《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版)》等。

医院拥有国内顶尖临床研究团队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第一个本土自主研发的抗癌药“泽布替尼”获批在美国上市,改写了我国抗癌药“只进不出”的历史。北大肿瘤医院作为该研究的牵头单位,从早期临床开始到批准上市,全程深度参与,接受并顺利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的现场检查。

据潘凯枫介绍,医院建立了胃癌、食管癌高发现场,创建了20余万人群的长期随访队列和干预队列,对胃癌、食管癌病因,癌前病变演变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针对病因开展了多项干预研究。

医院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肿瘤生物样本库,目前已收集样本20余万例,有自动化低温存储系统、自动化低温分装仪等设备,结合生物样本库管理软件,初步实现了生物样本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

02

出台激励政策

打造专职队伍

潘凯枫认为,建设研究型病房,不仅要重视战略规划,还要聚焦人才战略,释放科研人员的内在活力。医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工作,科研人员深入临床一线实践,实现双向融合。

据北大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江旻介绍,医院成立了专门的临床研究团队,并配备了完善的支撑体系人员,包括Ⅰ期临床实验室药代和药物分析专职人员4人、伦理办公室专职人员4人、专职研究护士17人、专职质控员5人、专职药师2人、专职临床试验协调员288人。另外,还配有兼职的主要研究者52人。

专职研究护士是护理部从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护士中遴选出来的,不仅要为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提供输液、采血等护理服务,还要辅助研究者开展科研工作。医院为专职研究护士制定了独立的培训、管理、考评机制,并根据不同专业临床试验数量,进行统一调配。

医院还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临床医学拔尖人才,扩大博士后队伍,提升博士后待遇。目前,医院共有博士后40余人,其中,临床型博士后11人。临床型博士后进站前,要具备一年以上规范化培训经历。

医院对研究型病房人员按照医生、护士、药师、研究助理等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研究型病房绩效考核方案,以年为单位,对研究型病房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包括新患者临床试验入组率、临床试验项目影响力等。

医院设立了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和相关奖项,如临床研究最具影响力奖、临床研究贡献奖等,鼓励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并对推动疾病诊疗指南修改及成功进行成果转化的人员给予奖励。

医院将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员薪酬分配、高级职务评聘和中层干部任职考评等挂钩,对从事临床研究的人员在职称晋升、竞聘职务时予以优先考虑。

目前,医院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规范了成果转化处置流程。对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70%分配给个人和研发团队,15%返回科室作为研发经费。

03

创新信息化平台

实现远程监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床监查员无法进入医院,临床试验现场监查几乎中断,临床试验质量存在很大风险。

据潘凯枫介绍,得益于在信息化领域的长期深耕,医院利用数据处理与应用平台的技术,上线了远程监查系统。该系统在临床试验受试者脱敏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接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大数据,按照就诊、检查、检验、病历文书、医嘱等多维度内容,提供受试者全景数据视图。

远程监查系统依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截取受试者在临床试验期间的电子健康档案源数据,并对受试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在受试者全景页面增加账号水印,确保受试者的数据安全。

截至12月,该系统已在234个临床研究项目中运行。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信息化工作还完成了临床研究管理系统(CTMS)一期建设,拥有独立的试验药物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实现了远程在线办理立项、协议审核、启动等功能,以及临床试验相关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医院还上线360度全景医疗视图,与HIS系统对接,可快速进行受试者违禁用药和合并用药查询;医院自主研发的“临床试验HIS信息管理平台”也与HIS系统融合,包含受试者入组标记与管理,实现试验数据与其他患者数据的隔离,临床研究与常规诊疗分开支付。

在此基础上,医院升级开发了临床试验医学检测费实时结算系统,使受试者在缴费时能实时报销,有助于提高依从性,同时优化院内报销流程,减少各环节工作量。

高度整合的结构化数据库,有助于提出个性化肿瘤诊疗方案,保障肿瘤研究科学、高效进行。

未来,北大肿瘤医院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提出的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完善医疗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对标国际先进肿瘤中心,紧跟国际医药研发形势,增强医疗资源溢出效应,在现有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研究型病房建设力度,打造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医院。

医院将以创新为导向,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真正让研究药物走向临床,促进抗肿瘤新药研发,助力提升国内制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

文:健康报记者 张漠 张灿灿

原标题:《聚焦研究型病房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做好融合文章 助推创新升级》

如果觉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聚焦研究型病房助推创新升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