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细菌存在

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细菌存在

时间:2024-04-22 10:44:11

相关推荐

肿瘤组织内存细菌是个备受关注医学现象。近年研究发现不类型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细菌存在包括脑瘤、乳腺癌、胃癌等。这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临床医生广泛兴趣因为它为肿瘤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视角。据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内细菌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肿瘤生长、进展和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定关联。这领域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家们需要进步深入探索肿瘤组织内细菌类型、数量和作用机制以期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突破。

本文转自公众号:肿瘤代谢营养治疗

肿瘤组织内存在细菌

李苏宜 MD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30031 合肥

研究发现,人原发性肺癌组织中存在着细菌,这是肿瘤组织用于促自身生存的一种机制。改变肺内菌群状态,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炎症环境,助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动物实验发现,无菌环境中生长的小鼠比在常态条件下长大的小鼠肿瘤要小得多。使用抗生素或阻断细菌刺激的免疫细胞,可显著减少肺部肿瘤的负荷。需要弄清楚的则是肺部细菌数量与肿瘤发生发展间是否存在联系。人类肺部通常存在很多无害细菌,动物研究发现,罹患肺癌的小鼠肺部的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多样性却减少,可能是肿瘤阻塞气道,阻止细菌从肺部清除之故。这些菌群的变化诱导γδ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分泌炎症因子,制造促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并刺激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并释放促炎化学物质,进一步增强肿瘤生长的有利环境。肺部的肿瘤细胞利用局部细菌的机制“劫持”肺部的免疫细胞,发挥自身繁殖的优势。因在无菌环境中出生和长大的小鼠中,这种免疫反应没有发生,小鼠产生的肿瘤更小。

具核梭杆菌见于人体口腔,与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病有关,是一种口腔共生菌。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肿瘤中高度富集并随结肠肿瘤的扩散而迁移。研究发现,若患者原发结直肠瘤中出现了具核梭杆菌种群,则其肝转移瘤组织中也会检测到相应的具核梭杆菌种群。没有出现具核梭杆菌的结直肠瘤肝转移,极少能观察到具核梭杆菌的出现。更多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支持着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具核梭杆菌通过给肿瘤创造更适合生长的微环境,显著提高了发生肠道肿瘤的几率。实验室研究认为,经具核梭杆菌处理过的结肠癌细胞具有更活跃的分裂增殖行为与更强的侵袭性,小鼠体内更容易发展成为结肠肿瘤。具核梭杆菌还助力结直肠癌耐药,术后复发率增高。通过抑制结直肠肿瘤中具核梭杆菌的生长,抑制肿瘤的发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实验室研究发现,有效地抑制了含有具核梭杆菌的动物结肠肿瘤的生长。提示下一步寻找专门针对具核梭杆菌的抗生素,从而找到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新方法。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胰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10%。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4-30月。虽然胰腺癌凶险,还是有患者在经历根治术后生存5年以上,基因组分析并未发现这些人群与普通短期患者基因组无明显差别。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却少有研究关注肿瘤中的细菌以及如何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研究发现胰腺肿瘤组织内部有细菌,那么这些细菌在肿瘤治疗和预后中起作用吗?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发现,胰腺癌疗后长期存活者的细菌种类比短期存活者的多样性要多得多。长期存活者表现出相对丰富的假黄单胞菌、糖精多孢菌和链霉菌。这三种分类群的存在,以及克劳氏芽孢杆菌的存在,提示胰腺癌患者疗后会有更好的结果。即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的微生物群多样性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虽然不能直接调节肿瘤组织的微生物群,但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如果肠道和肿瘤微生物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可以间接地改变肿瘤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群约占肿瘤微生物群的25%,研究发现,肠道中的细菌可以在胰腺肿瘤中定植。活检113名胰腺癌组织,3/4的样本中发现了摧毁“吉西他滨”的细菌。研究表明,这种细菌会将药物吸收然后将其降解,从而使药物失去活性,它们是通过产生胞苷脱氨酶做到了这一点。感染了能制造胞苷脱氨酶的细菌类型,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沙氏门菌等很常见的细菌。而使用抗生素能阻止其摧毁化疗药。

肿瘤组织内部菌群的多样性不仅能预测患者生存期,其特定成分还能特异性地调节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影响肿瘤的发展及预后。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能改变肿瘤内菌群组成进而改变肿瘤进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希望。

如果觉得《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细菌存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