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巴雷特食管腺癌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上消化道肿瘤新突破(二)

巴雷特食管腺癌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上消化道肿瘤新突破(二)

时间:2024-04-03 08:17:15

相关推荐

上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之短段巴雷特食管腺癌(二)介绍了巴雷特食管腺癌的内镜治疗策略。本篇文献主要探讨了巴雷特食管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内镜治疗的注意事项。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展示了内镜在巴雷特食管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优势。文章还介绍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巴雷特食管腺癌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病例

65岁男性,Barrett’s 食管腺癌,0-Ia+IIc,15mm, 腺癌,tub2 > tub1 > por, pT1b (SM 500 μm)

图1 内镜检查结果。白光图像。(a)在EGJ的右侧有一个红色突出的病灶。表面糜烂。病灶周围可见SSBE。黄色箭头指示栅栏状血管。(b) 病变的口侧。浅表凹陷病灶位于隆起病灶附近,大小为15mm。

图2 NBI图像。(a)病变呈棕褐色。(b) 病变的口侧,浅表凹陷区为褐色区域,分界线很明确

图3 靛胭脂染色图。(a) 可以看到隆起区域周围的浅凹陷区,0-Ia+IIc(b)口侧可见浅凹陷区和清晰的边缘。

图4 ME-NBI。(a,b)隆起病灶表面结构和血管不清,病变表面糜烂。(c,d)口侧有一浅表凹陷区,可见不规则微血管,表面结构不清楚。

图5 超声图像(a,b)EUS显示第一层和第二层为低回声病变。可以看到第三层,此病变似乎位于黏膜层。

图6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腺癌((tub2 > tub1 > por), 0-I + IIc, T1b-SM2 (500 μm), ly1 (D2-40), v1, HM-, VM-。(a) 绘制切除标本的复原图。红线为腺癌区。虚线是SM浸润的区域。(b) 高倍×40。(c) 放大倍数较高。浅表凹陷去区。(d) 高倍×80,在隆起的病灶下可见SM浸润,SM浸润深度500μm。

讨论

评估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转移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了食管腺癌转移的风险,本研究提出了一套新的内镜下切除术的标准。淋巴管浸润、低分化型成分、病灶大小>30mm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黏膜癌或黏膜下浸润<500μm的患者未观察到转移。

有几项关于内镜诊断浅表Barrett食管癌浸润深度的报告 [13]。常规内镜诊断过程中,内镜下形态、大小和病变的硬度是判断浸润深度的重要指标。隆起型(0-I型),尤其是无蒂和高度隆起易浸润SM。带蒂0-I型病变通常局限于黏膜。如果病变有颜色的区别,混合类型,病变范围较大,更深的凹陷、糜烂和溃疡,病变浸润更深。

据报告,很难准确区分T1a-SMM/LPM和T1a-DMM,也很难使用EUS区分T1a-DMM/SM1[14]。在另一方面,SM2/SM3诊断准确率较高。由于病变部位复杂,扫描困难,黏膜下纤维化是造成误诊的原因。超声内镜检查对评估黏膜癌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可以准确地估计黏膜浸润的深度。超声内镜联合常规内镜检查的精确诊断是需要的[15].

本例为发红、糜烂0-Ia+IIc型。内镜检查高度怀疑肿瘤浸润。然而,EUS对SM的浸润没有特征。选择了ESD,病理诊断为非治愈性切除,追加外科手术,没有癌残留。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纯属个人学习之用,水平有限,欢迎交流)

如果觉得《巴雷特食管腺癌内镜治疗策略系列:上消化道肿瘤新突破(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