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抗癌少年:患恶性肿瘤2年+伤口深可见骨仍赴高考 坚信读书才是出路

抗癌少年:患恶性肿瘤2年+伤口深可见骨仍赴高考 坚信读书才是出路

时间:2024-03-23 12:14:53

相关推荐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位少年在患恶性肿瘤两年并经历多次手术后,依然坚定地赴高考考场的感人故事。尽管伤口可见骨,但他仍然选择不放弃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的经历将向人们展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坚持学习和努力读书都是走出困境的出路。这位少年的故事将激励人们勇敢对困难,并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坚定的信念。他的故事也将成为许多人的榜样,向人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鼓舞。

7月8日,甘肃省高考结束。只休息了一天,7月10日早上8点多,如愿参加高考的小赵,和母亲搭顺风车,从甘肃陇南到四川成都,再一次住进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沙河院区。

2个月前,与恶性肿瘤抗争2年多的小赵,右膝盖关节处巨大的感染创面足有10厘米长,深可见术后的金属膝关节假体,存在因严重感染而导致的脓毒症、败血症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必须入院治疗。

但高三的小赵执拗地坚持要参加高考,“已经生病了,再不读书,就更没用了。”在如愿完成高考后,小赵透露,他想报考成都的学校,读计算机专业,也方便后续治疗。

↑小赵住院。

疯长的肿瘤

16岁少年确诊恶性骨肉瘤

19岁的小赵,右膝盖关节处,伤口深可见骨。只不过,这个“骨头”是金属膝关节假体,脓血、恶臭,还有难忍的疼痛。

↑小赵腿部创面。

这一切,要从高一时小赵膝盖上突然长出的“小豌豆”说起。

“他(小赵)洗腿,发现膝盖上长了个疙瘩,有豌豆那么大。”小赵妈妈说,她问儿子,撞着了?摔跤了?小赵都说没有。

一周后,小赵膝盖上的疙瘩长到2个豌豆大,连着疼了好几个晚上,上厕所都蹲不下去。“后来痛久了,就像是痛麻木了。”小赵妈妈说。

从疼痛开始的40天里,几乎每周一,小赵妈妈都要带小赵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运动损伤?韧带损伤?医生都没有定论,肿块继续疯长。

后来,感觉问题有些严重,小赵妈妈带着小赵奔赴成都,来到川大华西医院,确诊结果——股骨骨肉瘤。

抗癌少年:患恶性肿瘤2年+伤口深可见骨仍赴高考 坚信读书才是出路

“我都不知道这个病是这样的治疗方案。”小赵妈妈说,在结果出来之前,小赵偷偷地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症状,然后冷静地告诉妈妈,自己可能得的是骨肉瘤。“知道是什么病,但那时候小,也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小赵说,毕竟那时他才16岁。

这时候,小赵的“疙瘩”已经长成鸡蛋大小。生长速度如此迅速,是恶性程度很高的骨肿瘤。“妈妈,我想活。”小赵给妈妈说,看着儿子遭罪,小赵妈妈眼泪都流光了。

在华西医院,小赵先接受了5个疗程化疗,切除了右腿部分股骨、胫骨,置换全膝关节假体,随后又是5个疗程的化疗。

虽然经历化疗、手术的痛苦,和几乎借遍了亲朋好友、举债50多万元医药费,但小赵妈妈无比庆幸,“还好我们没耽误,直接就来华西医院了。”

6次全麻清创一声不吭

只为“回家参加高考”

等再次回到校园,小赵高一上学期没上完的课程,已经讲到了高二下学期。“他很喜欢读书的,成绩一直也很好。”小赵妈妈说,在成都住院,小赵就在平板电脑上自学。

因为生病,小赵不能再住校。小赵爸爸每天至少跑两个来回,骑着摩托车,风雨无阻地接送小赵。“别的同学上晚自习,他就回家自己上,他坐久了不行。”

今年春节前后,小赵的膝盖内侧擦伤,加上本身生病免疫力差,白细胞和血小板指数低,膝盖内侧皮肤感染后溃疡,迟迟不能愈合,反而还越长越大,甚至可以直接从创面里看到金属膝关节假体,有脓性分泌物,恶臭,疼痛。“我们当地医院就是换换药,消炎。”小赵妈妈说,儿子担心家里再花钱,一直安慰她说“不痛”。因为着急上课,小赵每次去处理伤口,用纱布裹住后,就坚持让爸爸送他去学校。

小赵的腿迟迟不好,妈妈着急,借了钱要到成都看病。今年4月30日,小赵和妈妈来到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

“感染很严重,整个金属假体完全暴露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外三病区主任旷甫国介绍说,小赵这样的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脓毒症、败血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治疗时间也会很长。

↑旷甫国介绍小赵病情。

可是,小赵坚持要参加高考。“劝过他,我们可以开证明办休学,明年也可以考。”旷甫国说,但考虑到小赵的强烈意愿,以及孩子成绩也很好,不想缺席高考,医生竭尽全力,尽量先控制住感染,为小赵争取参加高考的时间。

小赵妈妈也劝儿子,生命才是最宝贵的,读书、考试可以推后。但小赵给妈妈说,自己已经生病了,如果再不读书、不参高考,就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他说,不读书,自己又做不了体力活、重活,只有读书,才是出路。”

“我们用生物膜给他封闭,覆盖伤口,控制感染。”旷甫国说,差不多每周小赵都需要接受一次全麻手术,更换生物膜、清洗创口的脓性分泌物。

但坚强的小赵,几乎没喊过一声疼。骨二科护士杨娟给小赵换药,看着这个和自己弟弟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咬着牙、忍着疼,格外坚强。“那么多次手术下来,病人肯定是不舒服的,但他吭都不吭一声。”

住院的时间,白天人声嘈杂,不方便看书,小赵习惯晚睡复习。有时候一道数学题,小赵要做好几遍。杨娟每次来,几乎都会看到小赵自己在病床上安静地复习、看书。

两个月时间,小赵接受了6次手术,清创、更换生物膜。7月3日,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生同意小赵回家参加高考。“其实我们当时还有备选方案,如果(生物膜)没有控制住,可能就紧急取出假体,再用药,尽量争取时间。”旷甫国说。

带着引流瓶回家

扶着同学肩膀进考场

7月7日,小赵走进了考点。

“走路痛,我说给他借一副拐杖。”小赵妈妈说,但这个提议被小赵否定了。他说在老家只有摔伤的老人才会拄拐,自己扶着妈妈的肩膀走路就可以了。实际上,小赵说他是不想让更多的人注意到生病的自己。

于是,每场考试前,小赵爸妈就把儿子送到考点,请同学帮忙,让儿子扶着他们的肩膀自己走进去。实际上,不到50米的距离,就足以让小赵痛到脸色发白,满身大汗。

↑小赵(左二)在同学帮助下从考场走出。

高考两天,小赵爸妈焦虑地守在考场外。进考场前,小赵需要将随身抽取体内脓性物质的引流瓶取下,考完再装上。

两天的考试结束了,7月10日小赵和妈妈回到成都,再次住进医院,继续治疗。此前,小赵接受了全面的检查,好消息是,术后近3年,小赵的肿瘤没有复发,也没有转移,“说明手术的效果很好,复发的几率也在下降。”

这一次,医生准备了3个方案,“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截肢。”旷甫国说,考虑到小赵家庭的经济条件、手术风险等多方面因素,截肢对于小赵来说,是恢复最快的治疗方式,不影响他后续上学。第二种方案是取出目前的假体,彻底控制感染后再植入新假体。第三种方案是在目前的基础上,移植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瓣膜,帮助伤口恢复。但后面两种方案,无论是治疗难度、风险和费用都更高,也更难。

如愿完成高考,嘴里说着“还没认真考虑”,但小赵透露,他想报考成都的学校,读计算机专业,也方便后续治疗。只是,小赵对自己粗略预估的高考成绩不是很满意,“大概能上二本。”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沈佳妍 摄影 陶轲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如果觉得《抗癌少年:患恶性肿瘤2年+伤口深可见骨仍赴高考 坚信读书才是出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