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喉部恶性肿瘤诊疗水平连续四年全省第三 一年完成近万台手术 耳鼻咽喉头颈团队崭露头角

喉部恶性肿瘤诊疗水平连续四年全省第三 一年完成近万台手术 耳鼻咽喉头颈团队崭露头角

时间:2024-03-18 08:00:35

相关推荐

这支耳鼻咽喉头颈团队正以卓越的医疗实力和专业技术,成为当地医疗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每年成功开展数以万计的手术,为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喉部恶性肿瘤诊疗领域的专业水平更是数年来连续保持全省第三的位置,展现了团队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卓越能力。团队成员齐心协力,精益求精,致力于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治疗方案和温暖的护理。在未来,这支团队必将继续发扬医者仁心,不断探索创新,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

临床学科发展均衡性排名全省第一,喉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等喉部恶性肿瘤DRGs连续四年全省第三。在这份被誉为行业“金标准”的浙江省DRGS分析报告中,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交出的“成绩单”尤其亮眼。

走过历程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全然褪去少年般的青涩, 在宁波市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沈志森的带领下,该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双侧人工耳蜗同时植入治疗神经耳聋、多种游离瓣重建咽喉与食管;面神经及耳鼻相关的颅底外科技术保持国内先进,听力重建及睡眠障碍手术省内领先;在中耳炎、鼻窦炎、咽喉部手术及形态功能再造方面技术突出,特别擅长颈部肿块与喉咽及甲状腺肿瘤微创美容手术。

如今,该团队已获得省市共建重点学科、牵头成立了“浙东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宁波市医疗卫生品牌学科等多张金名片,正向着省级重点学科这一新高点发起“冲锋”。

“双镜”武器加持 解决复杂耳患

耳鼻喉器官具有听觉、平衡、嗅觉、呼吸、发声和吞咽等重要功能,暗含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柯大妈是一名数控工人,工作环境嘈杂。4年前,她的左耳开始出现“吱吱”的耳鸣声2年前,耳鸣加重还出现了眩晕,右耳也出现神经性耳聋,听力逐步下降,在助听器下只能一对一交流。

沈志森(右)和同事。

于是,她找到了沈志森。柯大妈的病情不复杂,但左耳竟查出听神经瘤,大小有2.7厘米。这种良性肿瘤会压迫听神经导致耳鸣、耳聋,肿瘤继续生长引发面瘫,而压迫大脑的生命中枢时,则会引起生命危险。

当时,听神经瘤一边长进颅底,留给医生的手术空间狭小到以毫米计算。而就在这毫米之间有6条神经和血管通过,一旦出血很难止血。

沈志森团队正在实施手术。

既要切除干净肿瘤,减轻耳鸣,还要保住面神经功能,沈志森亮出了“双镜”武器,4K高清显示器+耳显微镜。

当再次听到干净清爽的声音,柯大妈既激动又兴奋。而这背后是耳鼻喉头颈外科团队在新技术新项目上的不断探索,让先进的科技走进手术室,造福患者。

深夜解剖室成就耳鼻喉科大专家

归根到底,这支耳鼻喉科团队拥有今天这份成绩单,离不开沈志森这位核心人物。

沈志森

当年,已经成为政治老师的他等到高考恢复,填报浙江医科大学。1985年,31岁的沈志森研究生毕业,入职宁波市第二医院(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为了练习开颅技术,每天下班后,他回家安顿好妻儿,再骑着自行车回到医院。偌大的的解剖室里,只有他一人。只要遇上急诊手术,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凭着一股子冲劲,他的技艺日渐精进。

1986年,他完成了全市首例喉癌切除+发音重建手术,在宁波耳鼻喉科界引起不小的反响。1993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成立,包括沈志森在内的7人团队加盟。

学科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沈志森深谙这一道理,屡屡挑战手术“禁区”。如今,他每年主刀1000多台手术,其中近一半为难度较大的三、四类手术,在颅底外科上创立“三明治”重建法。

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有了医生以外的多重身份:宁波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博士学位点及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宁波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委等。

沈志森“爱啃硬骨头”的学习态度影响了每位成员,大家在掌握扎实基础的情况下壮大亚专科,包括咽喉科、头颈外科、耳科、鼻科、耳鼻相关颅底外科、睡眠呼吸外科等,还建立了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

咽喉-头颈外科方面,开展了舌瓣重建下咽术,游离组织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形态与功能整形外科技术,和早期喉癌下咽癌CO2纤维激光及等离子的微创手术。

耳科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双侧人工耳蜗同时植入术,特别是面神经全程减压、侧颅底手术、迷路下进路颞骨肿瘤切除术、纤维激光镫骨小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鼻科方面,在省内较早开展ENT导航下鼻内窥镜下切除侵犯翼腭窝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左侧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鼻中隔瓣颅底重建术等,复发性鼻咽癌手术治疗处于国内先进。

,科室成为全市首批十大卫生品牌学科。现在规模从建科时的40张床位已经扩大至3个病区的135张床位;高级职称医生18名,博导2名,硕导7名,年手术量近一万台。

沈志森注重人才培养,带出一支又精又专的团队:成立新主任在头颈外科积累丰富经验,王凯主任多学科联合挑战颞下窝入路颈静脉孔区面神经瘤切除、面神经移植手术等高难度颅底手术,邬振华主任利用空肠吻合技术为下咽癌、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沈毅主任致力于耳科组织工程技术,应用新材料开展耳膜穿孔的无创治疗。

“白天做手术,晚上做科研”是团队固定模式

再忙,沈志森团队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白天做手术,晚上做科研”已成为固定模式,该科在全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全国科技量值排名中位居38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耳鼻喉头颈外科团队合照。

团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省级课题6项,顺利完成宁波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项,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1项,宁波市咽喉头颈恶性肿瘤诊治创新团队1项,市厅级一般项目27项、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

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厅级科技创新奖15项,其中2项为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论文28篇,影响因子合计约64.808,2篇论文获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

主译著作《慢性中耳炎》与《喉癌病例精选》二本国外专著,参编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外科学》。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优秀毕业生)、硕士研究生25名(其中17名毕业);培养3名后备学科带头人、4名三级学科带头人。

科研的道路没有尽头,最近,这支团队又在为新项目忙碌:希望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为咽喉头颈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同时,联合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为咽喉头颈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来源:宁波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一年开展手术近万台 喉部恶性肿瘤诊疗水平连续四年全省第三!这支耳鼻咽喉头颈团队正向新高点发起“冲锋”

如果觉得《喉部恶性肿瘤诊疗水平连续四年全省第三 一年完成近万台手术 耳鼻咽喉头颈团队崭露头角》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